匈奴雄踞北方,从商代以来一直是中原国家的心腹之患。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少有获胜者。但是也有偶然的情况,匈奴一方出现问题,《汉书^匈奴传》记匈奴右贤王酒醉误事,汉兵才打了大胜仗: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追来,饮酒大醉。汉兵出塞六七百里,趁着夜色包围了右贤王。右贤王大警,脱身逃走。
以酒避祸,乔装醉酒者。这应该视为特例。宋人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中说道:“晋人多言饮酒,有至沉醉者,其意未必真在于酒,盖时方艰难,人各惧祸,惟托于醉,可以疏远世故。陈平、曹参以来,俱用此策。《汉书》记陈平于刘、项未判之际,日饮醇酒、戏妇人,是岂真好饮者耶?曹参虽与此异,然方欲解秦烦苛,付之清净。以酒杜人,是亦一术。”魏晋名士、第一“醉鬼”刘伶,还有阮籍都是借酒藏身的代表人物。他们的老师是汉代的相国陈平、曹参。汉代名相曹参不理国事,整日饮酒,官吏和宾客们看见曹参不治政事,都想来劝说他。可是这些人一来,曹参就请他们喝酒。有的人想找机会跟他谈事情,曹参就又让他们饮酒,直到喝醉离去为止,始终没有机会开口,习以为常。直到皇帝也责怪他的时候,他才揭开谜底。曹参问皇上:“圣明英武陛下比得上高帝吗?”皇上说:“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?”曹参又问:“陛下看我的才能贤德比得上萧何吗?”皇上回答说:“好像也不如萧何。”曹参说:“陛下说得很对,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,制定了明确的法令,如今陛下垂衣拱手,我等谨守职责,遵循先帝的法令而不妄加改变,不是就可以吗?”皇帝说:“好,你去休息吧。”这也是“萧规曹随”成语的来历。
酒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另一面,除了上面讨论到的酒与国家的政治之外,在普通人社会生活中也有负面作用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