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也用了近10来年的发展轨迹告诉人们,谁能精确地回归到价值根本,谁就能成为市场的主宰,中国的白酒也才有未来。
现实中,白酒有很多种香型,比如大家熟知的浓香、酱香等等,近些年来还有其他香型被不断炮制出来,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以香型来评定白酒。然而,“香型”存在的时间其实也就区区不到34年。
事实上,从1979年的第3届全国评酒会开始,以香型为标准划分白酒的方式才正式登上舞台。已故的著名白酒专家辛海庭晚年曾多次说,香型的提出,是由于不同香味的酒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评,香气大的总是盖住香气小的酒,为了品评方便,依照香味的大体分为五大类,以便于品评和排位。
来自四川的一位著名白酒专家也曾在回顾这段往事时指出,本来香型的划分就是所谓的权威搞的,以前是没有香型划分这一说的,而是为了评估有个参考标准,官方机构才制定了白酒香型的划分标准。
30多年来,人们已经习惯了浓香、酱香这些“香气”十足的概念。所谓这“香型”那“香型”,也变成了人们对认知白酒的一种“常识”。然而,担心白酒未来发展的权威专家们其实早已有了废除“香型”的愿望。
在这位老专家看来,白酒早该淡化香型,更应注重的是质量,划分香型标准后,为了追逐所谓的“香”,反倒是使得很多酒失去了原有的特色。白酒泰斗“周恒刚老先生在其临终前也再三地说:”白酒在味不在香。
洋河股份董事长张雨柏认为“白酒不是香水,白酒是要喝的,要喝就要在味觉上下功夫”,于是老名酒企业洋河便首创推出了“绵柔型白酒”,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品质升级的标杆。
洋河酒厂技术部部长、白酒国家评委陈翔回忆说,当时张雨柏亲自参与每一次酒样评定,和评酒师们一起,将酒含在嘴里,用舌头分别细细品、慢慢尝,每天要评100多种样酒,到了晚上他的嘴里全是火泡。
事实上,也只有到2003年洋河绵柔型白酒出现,才一举打破了传统香型划分的沉闷之气,让白酒真正走上了回归本质之路。在此之后,很多企业纷纷模仿跟进,扛起了“绵柔白酒”旗号,整个白酒市场甚至被称作“一片绵柔”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