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7月24日,辽代白酒蒸馏工艺复原专家鉴定会在吉林省大安市举行,由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、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赵建华、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、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、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书玉,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、白希智、栗永清,辽宁省酿酒协会会长高明、吉林省酿酒协会会长杨润东、黑龙江省酿酒协会会长赵志昌等组成的专家组,对大安酿酒总厂开展的辽代白酒蒸馏技术项目进行专题研讨,与会专家通过实地勘察、调研、讨论,认可了复制的辽代白酒蒸馏器出酒模拟实验的行业价值和成果。
从2006年当地发现地下埋藏铁锅、砖块,到2012年经碳十四等专业测定为辽代蒸馏酒器,再到今天成功运用1000多年前的辽代烧酒蒸馏工艺模拟实验成功获取烧酒,行业终于在探索白酒起源方面获得阶段性重大突破:一是实物证明辽代晚期我国已经能够生产蒸馏白酒,这将中国蒸馏白酒起源时间至少提前了200年;二是确定了吉林大安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白酒起源地,证明世界白酒的起源在中国;三是让东北白酒摆脱了缺少文化的尴尬境地。
早在大安辽代酿酒遗址发现以前,国内年代最早的江西李渡遗址为元代,“而大安的白酒酿造作坊遗址经碳十四的科学断代显示,为公元1035年左右,属辽代晚期,比元代早出至少200年。”冯学恩表示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蒸馏酒锅具。这一结论得到了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的认同:“我参加了四川水井坊、江西李渡、吉林大泉源、辽宁道光廿五等酒企的酿酒遗址鉴定会,但是目前仅有大安辽代酿酒遗址出土了成套的蒸馏酒锅具。”
通过多项考古研究推断:我国古辽代白酒的主要产区源于辽代长春州的大安一带,长春州管辖的区域东至嫩江、西至霍林河、南至通榆、北至索伦。从今天考古资料和辽代遗址,特别是洮儿河、霍林河、嫩江左岸遗址看,大安位于松嫩平原,土地肥沃、河谷宽阔,有利于农业发展。辽道宗时“积谷所在二三十万倾,虽累兵兴,未尝用乏”,足见这里粮食丰足。辽代在这里设置了转运使司,负责粮食外运,由水旱两路分运各地。而大安老坎子码头,现在仍然是吉林省内陆的最大港口。
高粱是白酒的主要原料之一,原产于北非,公元前2000年传入中国,距今约4100年。其耐旱、喜光的特性,更适宜北方种植。春秋时期,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《考工记·钟氏》就有“北人用之酿酒”的记载。至今,东北的高粱也是五粮液、茅台、泸州老窖、山西汾酒等名酒的主要原料。在中国,有记载饮酒历史在5000年以上,但高粱引进才4000多年,此前没有白酒。包括后来很多文献、诗词中提到的都是米酒、黄酒或果酒。白酒的发明缘于东北的寒冷气候和少数民族游牧渔猎生活习惯。
吉林省大安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,境内一江两河汇聚,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,江河纵横、湖泊棋布、水草丰美。辽代契丹二十部族首领都在嫩江平原拥有牧场和农场。自辽圣宗之后,辽朝皇帝每年都到大安这一带举行“春捺钵”。“捺钵”为契丹语,又译作“纳钵”、“纳宝”,译成汉语为“行在”,即皇帝“行宫”之意。按照契丹人好酒的习俗,“春捺钵”期间一定要耗用大量的白酒。
据史料记载,当时古大安农作物主要以高粱为主,时至今日,这里还是全国高粱的主产区。因此,在当时大安一带才会有大量的烧锅存在、才会有“十里烧坊、百里酒香”的景象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“春捺钵”带动了大安酿酒业的繁盛。宋德辉《一江两河与白城古代文明》记载,“辽代酿酒分官酿和私酿两种,官酿是政府建造的酿酒场所,主要供应皇室人员和高级官吏们饮用。辽朝在宫内设酒人,专门管理用酒”。
由此可见,“春捺钵”期间辽代皇帝饮用的酒,应是当时官酿的“特贡酒”。从辽史“群臣各献酒果”、“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,赐从人酒便撒其毛,戈猎网钩,春尽乃还”等记载可见当时的盛况。万里荒漠的塞外,牛羊遍野的草原上、獐狍群集的湿地中、渔米飘香的天堂里,辽代皇帝与宫廷大臣、部落首领一起凿冰取鱼、纵鹘擒鹅、歌舞欢宴、共商国事、开怀畅饮的盛况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