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与韩国,男女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,有点夸张但也足以反映酒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。在日本男人如果拒绝了上司的饮酒之邀,则他的“饭碗”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胁,这可能出于对自己上司不礼貌的行为,所要付出的代价;韩国人喝酒不用酒杯要用大碗喝(这与我国的彝族“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”的习俗很相象),而且习惯一醉方休,认为男人喝酒就该是这样才尽兴、痛快,尤其是在邀请别人或在别人家喝酒时更是如此;在法国做客,只要主人拿出酒来,客人就得喝;英国人没有劝酒、灌酒的习惯,宾主之间喝酒的多少随意,;葡萄牙人的葡萄酒是他们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,并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配酒方式现以成为一种礼节和习惯。如果客人搬出理由不喝,主人会觉得有失面子。从这些国家喝酒的礼节习俗看,他们都与我国的酒文化有共通之处,这于彝族的喝酒习俗也较为相似。正如明宣宗在《酒谕》中所下的定义:“非酒无以成礼”。
酒与礼的密不可分是中国酒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。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好客文化的特点之一。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同样受到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,儒家讲究“酒德”,最早见于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。而《尚书.酒诰》中集中反映了儒家的酒德。这就是:“饮惟祀”(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),“无彝酒”(不要经常饮酒,平常少饮酒;以节约粮食,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);“禁沉酒”(禁止饮酒过度)这在《礼记.玉藻》中也有“礼以三爵而油油,以退,退则坐”的饮酒不过三爵之礼。从这些看儒家并不反对饮酒,用酒祭祀敬神,养老奉宾,都是德行。在这些德行中从“奉宾”可见酒已经有其好客的因素在里面了。另一方面从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来看:拜、祭、啐、卒、爵,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,表示敬意,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,祭谢大地生养之恩德,然后尝尝酒味,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,最后仰杯而尽。这是从客人的角度来感谢主人对自己的热情款待。
“礼”在中国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拜访以酒为礼,迎客以酒为敬,致谢以酒示情,消仇以酒示诚。礼尚往来之“礼”,集中表现在酒上。在我国历代的筵席制,都是按照一定的礼节制定的,这种有严格区分尊卑长幼的筵席礼节:“席地而坐及举案齐眉”,最为尊贵的右边是留给客人坐的。表达了主人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的感情。越礼行酒饮酒不仅在官宴上不允许,就是在贫民百姓家也会遭到人民的指责或罚酒。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酒与礼的不可分。以下就对酒礼进行作个简单介绍。酒礼:是指饮酒的礼数。如作为的设定、倒酒的顺序、敬酒、祝酒、干杯以及有关的民俗等(金河“兔之无雄”《北方旅游》2005年02月第50期《北方旅游》杂志社出版)。酒礼是从祭天地祖先而逐渐发展过来的。所以酒是民间礼俗的产物。经过人人们漫长的不断总结、充实和创造,以酒为礼俗的一序列的礼俗,几乎渗透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,据说在我们地球上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都有人在举行婚、丧,奠,祭仪式,以及小儿满月、交朋结义、庆功祝捷。国家大宴、家人团聚等,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酒,俗话说:“无节没有酒,无酒不成礼”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