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酒不成席.无酒无礼仪。不仅汉族这样.少数民族也这样。
布依族、苗族等都有类似的谚语。酒已深人到各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。在婚、丧、节庆等场合都少不了酒。待客必用酒.而且以酒醉为上礼。
炊颇族男女老幼都醋爱饮酒,走到哪喂.都背着自己心爱的毛织背袋,甩面装着灌满酒的竹制小酒筒和装满草烟等的小嘴盒。亲戚、朋友相见,互相交换小酒筒和小嚼盒.是表示互相尊重和亲近的改要礼节.双方都不能拒不接受这种友好的表示.表明饮酒已成了他们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苗族人民非常好客,客至必献酒解渴。俗称“打冷疙当”。他们用土碗盛酒.以小.革当.(葫芦)斟酒.一革当酒正好装一碗。席间殷勤劝饮,若客能饮而不饮或饮之不力.主人佛然不快。
所以只要条件允许,客一到.都要以酒、肉招待。但他们认为“酒吃人情肉吃味”.往往重酒不重菜.只要有。
没有肉.一碗酿汤也行。亲友之间.馈赚也首推酒醛.是苗族人民重人际关、重感情的表现。
酒的消费量在一些民族中相当大。据贵州甲塘县上莫乡布衣族经济洲查。布依族每户每年少则酿10缸酒,多则30缸左右,每缸10公斤。以户均12缸计,每户每年酿酒幺达到120公斤,全乡共84120公斤,人均20.9公斤。限酒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玉米。纯大米酒约占so%.大米和玉米的混合酒约占30%,纯玉米酒约20'/0,上莫乡布依族几乎人人喝酒,约50%的成年男子梅天都喝,酒量每人每天半至一公斤,农闲家里有客时喝得更多,uJ达一至一公斤半。农忙时也喝.但喝得较少.以免形响当天或第二天的生产。苗族喜欢喝酒,睡家甸年至少要做两斗格米‘称斗合12.5公斤)的米酒。一个七11之家的农户.一般有三位男子喝酒。一年之中,在存节、四月八、端阳节、七月半、八月十五、平时斗牛等都要煮上50公斤左右的大米酒。若遇婚良嫁娶等大办酒席之时。还要煮得更多。瑶族人民也最喜喝酒。近年来.由于芭蕉芋和木薯在瑶山发展起来、产量高,人们以芭蒸芋和木薯作为原料烤酒.既节约主要校食。特别是细校的消耗.又满足了人们饮酒量大的需要.颇受人们欢迎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